第(3/3)页 刘言脑海疑惑起来。 “陛下,对于琉球投资人的身份有没有要求,是不是必须是南洋商人,还是国外资本也能接受?” 黄宗孝最后问出了一个问题。 “这个我还真没想好,如果让南洋商人投资,那么不利于琉球的国际化发展,有悖于琉球的定位。如果引进境外资本,南洋的本土势力很难竞争过来,最后可能出现南洋本土资本全部退出琉球的局面。” 刘铭华有些拿不准说道。 “陛下,其实你多虑了,以我多年游历欧美经验看来,华商的竞争力一点不比白人差,甚至更强,境外资本对南洋商人的优势只是在资金上。 但是我们南洋华商可是也有地主优势,两边看起来其实是半斤八两。再说商海上失败只能怪自己的能力不行,怪不得他人。越保护,越站不起来。” 黄蕙兰早年在欧美居住过一段时间,对那边的了解比刘铭华等人多一些。 “确实,华商很厉害,放到平等条件下,欧洲商人除了犹太人其他民族很难竞争过华商。” 伊丽莎白也说道。 “那好吧,这样黄先生,我们还是要求有南洋身份的条件,境外资金可以通过在南洋注册公司的形式,参加琉球的开发。” 刘铭华想了下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,自己又不是没接触过欧洲人,在殖民时期他们都斗不过南洋的华商,何况现在。 “陛下,高明啊,这个方法好,这样不但给境外资本套了一层枷锁,让他们有所顾虑,也为南洋吸引来投资,两全其美。” 顾维钧对刘铭华夸赞道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