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黄楼情怀-《三愿浮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有钱人,抠门。”他低声嘀咕道。

    我发动车子,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曾经熟悉的黄楼,她浑身破烂的装饰,让我心疼。

    她沿马路墙边的后背面上,千疮百孔,许多窗子摇摇欲坠,从里面探出身子来,上面的玻璃完好的也不多了;“走吧,你还看什么”妻儿在催我。

    “这个黄楼是我初中时候的校园,刚才想进去看看的,我至今儿还记得她楼道的位置呢。”我对她们说。

    “喏,你看,就是那个位置。”。

    顺着我手指的位置,我看到黄楼的窗子里,露出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面庞,红艳艳的映在窗口,小女孩很专注的盯着楼下马路上的人流,一动不动。

    多么熟悉的情景啊!小姑娘映在楼道窗口的情景让我我胸口一暖,思绪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1990年的初秋。

    “大国,你别在山里上初中了,联考好好考,考好了,我帮你去镇上中学读书吧。”刚从部队回来四叔的承诺,对我来说,就像一颗久旱的禾苗突然迎来甘露一样,点燃了我心里的希望。

    “我一定会考好, 听您的话, 一定会去镇中读书。”我连忙对四叔表决心,年少的我太想知道山坳外面的世界了,四叔当兵期间去过很多大城市,每次回老家,经常和我们这帮村里的孩子讲外边世界的精彩,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。

    从此后, 我倍加努力, 最终没有辜负四叔的希望,联考得了乡里第一名,也实现了自己走出山坳的人生第一个理想。

    1990年初秋,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我第一次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镇上,第一次认识黄楼。当姨爷赶着他的马车,拉着我和小叔的行囊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近黄楼的时候,我心里是何等的愉悦啊!

    到了镇中的院墙外,我第一次看到楼房,跳下姨爷的马车,站在熙熙攘攘的路人中,虽衣衫褴褛,却少年壮志,满怀憧憬,抬头仰视黄楼,意识到以后自己将会在这里读书,我觉得自己当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!我当时注视黄楼,仔细打量她的时候,她漆着漂亮的乳黄色外衣,被同样黄色高大的围墙保护着。铁栅大门敞开着,镇里穿着漂亮的孩子们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成群结队的进进出出,门两旁的屋舍整整齐齐的排列着,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快乐的气息。

    我和小叔一起把行李从姨爷的马车上卸下来,放在路边,姨爷还必须要在天黑前赶回山里的村里去。卸车时,我不时的抬头打量黄楼,不经意间,我注意到楼上楼梯窗口有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在盯着我们看。她穿一件红色的上衣,映得脸红彤彤的,发现我也朝她那边看,红影一闪,躲开去了。

    后来,我知道红衣女孩叫阿红,是和我同届同班的学生,她住在镇上边上的村子里,有双明亮的眸子,头发长长的,有两道很重的眉毛,喜欢跑步,成绩也很出色。

    初中三年,阿红一直是我们班的班长,我做了三年的学***。我们两个一直在一个班学习,懵懵懂懂之间,我和阿红从相识到相知,成了少年时期很好的朋友。

    阿红心地善良,落落大方,她知道我的家境后,却从来没有表露出一丝嫌弃的样子,相反,还经常从家里带东西私下塞给我吃,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,阿红的食物总是让我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友爱的力量。

    那个时候,男生和女生还很少有交流,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,即使是班级有很多互动活动,我们有很多机会单独坐在一起,阿红对我一直表现的羞涩内敛,不善表达,不知是不是被我同化了,和我在一起的时候,很少有言语交流,总是两眼温柔的注视着我,充满怜爱与关怀,不善表达感情这一点,年少的我们是如此的相似。

    然而,我们有时也会聊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,偶尔也会聊到忘了时间。我们会经常的探讨一个问题,争辩的面红耳赤;我们还会为了集体的荣誉,一起高调的联合班里全体同学,与其他的班在体育竞技或联考竞赛的成绩上一决高下。

    在初中三年的时光里,有太多的美好回忆,也有太多的遗憾,时间过去的太快了,我们也太年轻,年轻的还没有足够的资历去评价和认识彼此。

    然而,出乎意外的是,初中毕业典礼后,散场时候,阿红羞涩的拦住我,塞给我一个信封,那是我初中生涯里收到的唯一的一封滚烫的情书,不经世事的我被吓到了,也没敢给她任何回应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