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66 奴才-《远征欧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好吧,玛丽作为一名归化女性,其实是陆徵祥联盟党中的一员,不过从发言的内容上看,玛丽和陆徵祥这个党魁并不是绝对的统一阵线。

    “我们是法治社会,既然是有法可依,那么救就必须依法治国,不能以咱们个人的好恶来处理政事,如果法律可以不遵守,那么要法律何用?”陆徵祥不为所动。

    “首相先生说得对,确实是应该按照法律规范行事,不能任意而为。”黄博涵在这个问题上和陆徵祥保持一致。

    黄博涵和陆徵祥虽然是政敌,但这两个人都是文官,他们并没有以力破局的能力,所以更需要在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行事,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游戏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你们政府部门马上组织一下,该救援的要尽快救援,对于那些救援力量一时间无法到达的地区,要提倡当地人尽力自救,军方同时也要派出部队维持秩序,并且同时也要参与救灾。非常之时,当行非常之事,对于灾区要先实行军管,如果有趁机作乱作奸犯科的,毋需上报。”秦致远下结论。

    当前最重要的是救灾,而不是在这里辩论,辩论这事以后可以慢慢来,但灾情不等人,不能本末倒置。

    于是各部门马上行动起来,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。

    港都,这个城市还有另一个名字,叫做“高雄”。

    在瀛洲回归之前,港都拥有瀛洲最大的港口,这里的水文条件优异,自然基础良好,具备建设成超级港口的所有条件。

    日本人对港都也极为重视,从20世纪初期开始就对港都实施大规模建设,一直持续到兰芳和日本开战。

    兰芳和日本开战之后,日本人最初并不当回事,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战败,所以港都的建设并没有停止。

    但开战之后,形势急转直下,日军连战连败,南下舰队和北上舰队分别被剿灭,这导致港都的建设开始陷入停顿。

    等到南下舰队覆灭的消息被证实之后,日本人终于慌了手脚,在港口入口处沉了四条商船,以封堵航道,阻止兰芳军队利用港口登陆。

    这个做法确实是起到了效果,至少因为没有发生战事,最大程度保存了港都的各种设施,也使得港都的市民躲过了战火涂炭。

    想想被火海吞噬的基隆,港都人应该感到庆幸。

    确实有人感到庆幸,特别是当兰芳军人从港都北部进入港都的时候,很多上了点年纪的华人纷纷涌上街头,他们夹道欢迎久违的华人部队,欢庆瀛洲重归华人统治。

    至于这些华人到底是属于兰芳还是属于民国,已经没有人计较了。

    瀛洲是在清帝国手中被割让给日本的,如果要追本溯源,生活在瀛洲的华人应该心怀“我大清”才是正理,但“我大清”已经灭亡,所以现在瀛洲人不计较新来的统治者是来自兰芳还是来自民国,只要是华人就行。
    第(2/3)页